「癌中之王」胰臟癌,如何預防報你知

日期2022/06/21
點閱數2415

撰文者:特約編輯張承宇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胰臟癌在台灣盛行率約10萬分之9,雖然和腸癌相比盛行率不算非常高,但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2016年約有2,202名胰臟癌患者,同年死亡人數卻高達1,996人,死亡率高達約9成,是死亡風險非常高的癌症類型。

治療的困難再加上早期無明顯症狀、難以發現,「沉默殺手」的稱號不脛而走,名人因胰臟癌去世的消息也時有所聞,種種因素更讓胰臟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稱呼,讓許多人聞之而色變。

一起來了解胰臟癌成因、胰臟癌如何預防、胰臟癌是不是和糖尿病有關等常見胰臟癌疑問。


胰臟癌是什麼?為什麼可怕?

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消化器外科部長吉田寬表示,胰臟癌顧名思義,是發生於胰臟的惡性腫瘤,其中大約有9成以上的胰臟癌發生於胰臟與十二指腸之間的消化液通道「胰管」,因此胰臟癌大多指的是胰管癌。

而胰臟癌之所以可怕,是因為胰臟位於腹部深處,被其他的臟器、血管包圍,因此即使發生了腫瘤也不容易被發現,診斷時採取組織也很困難;再加上胰臟癌從早期開始就可能浸潤,擴散到血管、淋巴之中,也是容易轉移的癌症類型。

只要周邊的大動脈受到浸潤,無論腫瘤大小都很難動手術,高達約70%的胰臟癌是無法透過手術治療的。而且即使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復發的可能性也高,術後的5年存活率大約只有20~40%,實在不甚樂觀。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資料也指出,胰臟癌棘手之處除了容易浸潤轉移、難以早期發現以外,目前對胰臟癌有效的抗癌藥物也相當少,對其他器官有效的抗腫瘤藥物對胰臟癌幾乎無效,治療上相當困難。

再加上每位罹患胰臟癌的患者體內基因的突變不盡相同,具有個體上的差異,甚至單一患者體內可能具有不同性質的癌細胞。這將可能讓抗癌藥物的效果受到影響,例如一部分的癌細胞在治療後還會殘留、具有復發的可能性等,種種原因無不讓胰臟癌的惡名令人聞風喪膽。


胰臟癌形成原因是什麼?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胰臟癌?和糖尿病有關嗎?

吉田寬表示,胰臟癌的成因目前醫界未能完全明瞭,常見的風險因子有吸菸、糖尿病、慢性胰臟炎,以及有胰臟癌家族病史等。雙親、兄弟姊妹等近親之中,若有2人以上患有胰臟癌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家族性的胰臟癌,尤其3名以上近親罹患胰臟癌更需注意,風險會再提高。

上面提到的風險因子胰臟炎,可能會因為大量攝取酒精而容易罹患,近年也發現壓力大、高脂飲食的人也容易罹患胰臟炎,而慢性胰臟炎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並且,胰臟癌的患者也正增加中,因此避免罹患胰臟炎也是防癌的一大關鍵。

也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高,因此若被診斷出糖尿病,建議同時接受胰臟癌篩檢;此外,若本身已是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上若突然劇烈惡化必須提高警覺,不排除是胰臟癌所導致的可能性。

年齡上,胰臟癌的患者大約從60歲開始增加,且會隨著年紀越大而讓罹患機率提高,日本因為高齡化社會的緣故,患者數量因此增加,台灣人口也有高齡化趨勢,不可不慎。

另外,胰臟癌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男士們要特別注意。


胰臟癌有什麼症狀?腹部脹痛是胰臟癌嗎?

遺憾的是,早期胰臟癌通常並無症狀,被發現時往往已生長一段時間了,腫瘤大到一定程度後才較可能會有背痛、腹部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全身倦怠感等症狀,若腫瘤位於胰頭部,則可能有壓迫膽管使膽汁流動不良而引發黃疸的可能。

由於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等多種荷爾蒙具有調節血糖的作用,因此若胰臟功能降低,可能會引起血糖數值的惡化,故胰臟癌可能誘發糖尿病或使糖尿病惡化。

事實上,胰臟癌確診者之中約有四分之一患有糖尿病。


什麼樣的健康檢查能早期發現胰臟癌?只抽血能驗胰臟癌嗎?

想只透過血液檢查來發現早期的胰臟癌是非常困難的,通常需要靠血液檢查來檢測胰酵素的運作、腫瘤標記,再搭配腹部超音波、CT電腦斷層掃描、MRI核磁共振、超音波內視鏡檢查等圖像來診斷。

而單靠上述的方法其實也並不容易診斷胰臟癌,可能得搭配腹部超音波內視鏡檢查,將內視鏡伸入體內檢查,比較容易找出2cm以下的腫瘤;或使用正子斷層造影(PET)來檢測全身癌細胞擴散情況、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的造影檢查等,透過複數的檢查來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對胰臟癌的診斷準確度會較高。


胰臟癌如何預防、防止復發?

吉田寬表示,想要預防胰臟癌,首先就要排除會提高罹患率的危險因子,宜避免吸菸、酗酒、以肉食為中心或高脂的飲食習慣;也不宜攝取過多的咖啡因、辛香料等具刺激性的食物,因為可能會提高胰臟發炎的風險。

建議平常也要注意適度運動、以蔬菜為中心的均衡飲食為宜;也最好能夠避免會引發糖尿病、肥胖的生活習慣。

此外,已經有糖尿病或慢性胰臟炎,或具胰臟癌家族病史者,建議定期到醫療機構進行健康檢查;長期覺得腹部怪怪也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治療才是上策。



※本內容由《醫聯網》授權使用,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為您推薦相關文章

為您推薦相關服務

尋保障
相關保險商品推薦
問客服
洽詢電話客服中心 0800-0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