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不像感冒會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症狀,而是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成年人(20-64歲)約有四成以上罹患代謝症候群,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許多人在不知不覺正逐漸走向成為慢性病的高風險群。
想要避免肺炎上身,除了盡可能避免出入人多場合、外出時做好防護工作以外,透過簡單改善運動、飲食等生活習慣來積極提高免疫力,也是對抗病毒的一大重要方法。趕緊來看看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幫助我們預防各種疾病!
流感一般症狀可能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與疲倦,部分病例伴有腹瀉、嘔吐症狀,多數人通常約可在 1-2 週內康復。但若併發肺炎可能轉為重症。
許多忙碌的上班族由於長時間坐著辦公,身體的日常活動量不足,同時又加上壓力大和飲食不均衡,導致體重增加。雖然決心想減肥,但是卻在嘗試了許多方法後,成果仍然不如預期,因此感到十分挫折!專家提醒,解決問題的關鍵可能在於「荷爾蒙」。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統計,2019年全球約有4.63億位成人(20-79歲)罹患糖尿病,平均每11位成人中便有1位患者 。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在2045年前,成人患者數更可能攀升至7億人之譜。
你是否喜歡在壓力大時來一杯手搖飲?下班後習慣小酌一番、配上炸物,以忘掉一整天的疲憊?或是因為忙碌,時常久坐、忘記起身動一動?小心!這些習慣,可能都在助長脂肪肝的形成!
大腸瘜肉切除術是一種常見的大腸癌治療方式,然而手術後的恢復過程需要患者注意一些細節,其中包括避免馬上抽菸。
減重遇到停滯期時,千萬別感到沮喪,因為這是正常現象。可能是新陳代謝的調整、水分的變動,或其他生理反應。透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以及心理的支持,能克服減重停滯期,達到理想的身體狀態。
擁有充足的水分攝取量,影響著身體的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對於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每天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不僅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是對身體基本需求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