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快來檢測憂鬱指數!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多年前已表示:「憂鬱症已是全球第2大疾病,僅次於癌症。」近年來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的不快樂因子也因而增加,WHO於2022年3月發佈的科學簡報指出,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焦慮和憂鬱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之多!

日期2022/10/07
點閱數2013
99重陽敬老,檢視銀髮族危機,快揪伴執行「健康久久」計畫!

農曆9月9日是重陽節,因為「九九」有「長長久久」的意思,代表著長壽之意,是一個以年老長者為主的節日。傳統活動有登高、賞菊、共飲菊花酒、吃蟹、插茱萸,這些習俗都跟延壽寓意有關,登高令人心曠神怡、體魄強健,賞菊與喝菊花酒是取菊花有保健益壽之意,插茱萸則有辟邪求取吉祥的象徵。時至今日,重陽節仍是備受重視的節日,常見各種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活動,可在這天陪長輩到戶外登山踏青、旅遊,也有人會為長輩準備一碗豬腳麵線,象徵長命百歲、健康長壽的祝福。

日期2022/09/19
點閱數2112
【長壽≠健康】台灣人過世前病痛8年!想要健康終老,一定要超前部署

根據衛福部公布資料,民國109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相較於健康平均餘命73.3歲,不健康餘命竟長達8年! 什麼是「不健康餘命」?白話的說,就是不健康的生存年數(平均壽命扣除健康平均餘命),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等狀態。「不健康餘命」年期越長,除了本人辛苦、家人照顧疲憊,社會也得付出更大的醫療和照顧成本。

日期2022/09/13
點閱數8728
老年長新冠,呼吸功能損傷最麻煩!

目前,新冠疫情似乎出現緩和趨勢,但長新冠後遺症的患者卻隨著受感染人數而增多。 香港疫情的爆發時間比台灣早,應對長新冠症狀,尤其在老年人長新冠照護的經驗上也較台灣豐富,值得我們參考。

日期2022/07/30
點閱數3001
如何照顧有吞嚥困難的長輩?

54歲的趙先生罹患鼻咽癌,經過放射性治療後已經痊癒,但他發現自己有一些吞嚥困難的問題,只能喝流質食物,還很容易嗆到。經過檢查才發現,因為咽喉肌肉在經過放射性治療後產生纖維性硬化,導致吞嚥困難。

日期2022/06/28
點閱數2491
骨質疏鬆五年存活率比癌症還低,3種人特別容易骨鬆

許多人對骨折更多的印象是劇痛以及數個月的行動不便,但仍是可能被治癒的,然而比較少人知道的是,高齡者骨質疏鬆、骨折問題其實非常嚴重,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甚至低於一些婦科癌症,萬不可掉以輕心。

日期2022/06/28
點閱數3107
老年牙齒保健好,長命百歲沒煩惱!

健康的牙齒對老年生活非常重要,牙齒發生問題將造成咀嚼困難,無法將食物磨碎,進而增加腸胃負擔,無法完整地吸收營養,健康也就容易出問題。

日期2022/06/28
點閱數3033
如何預防肌少症

在高齡者常會遇到的長照問題中,「如何預防肌少症」往往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所謂的肌少症(Sarcopenia),泛指全身的肌肉量不足,進而慢慢導致身體功能與機能喪失的症候群,嚴重者更會增加跌到失能與死亡的風險,是長者不可忽視的問題!

日期2022/06/22
點閱數3064
骨質疏鬆測一測,自己是否為高風險族群?

骨質疏鬆症在臨床上沒有明顯的症狀,堪稱是沉默的殺手,許多高齡者往往要到了嚴重的骨折問題出現,住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但傷害已經造成,不少高齡者因此臥床不起、無法活動,不但需要他人照護,更可能因為無法活動而讓身體陷入健康的惡性循環之中。

日期2022/06/21
點閱數2547
失智並不可怕

全世界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台灣平均84人就有1人為失智症患者,隨著高齡人口增加,失智人口的比例就會上升,到了2031年台灣的失智總人口佔了全台灣人口比是1.61%,代表著每100位民眾就有2位是失智病患!

日期2022/06/09
點閱數2547
日本研究證實,失智症前期(MCI)透過認知訓練,有40%機率能恢復健康

「認知運動」在日本現正被大力推廣中,然而「認知運動」在每個單位機構都不盡相同。因此研究中心特別和企業共同開發一項專屬「認知運動」的器材,名為コグニバイク(Cognibike),結合先進科技,讓使用者們融入體驗,並且以更自然的方式接近該運動方式。

日期2022/06/09
點閱數332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