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讓身體獲得所需的養分;每天動一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睡眠與作息,讓心情保持愉快;定期健康檢查以掌握身體狀況,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病,擁有更健康、活力的人生。
家中長輩是不是有走路無力,步伐不穩的問題呢?小心,這可能是肌少症找上門。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全台灣約有20%的熟齡長輩罹患肌少症,不過,為什麼銀髮族比較容易發生肌少症呢?跟著本文的腳步,從肌少症治療到肌少症飲食開始瞭解,幫助熟齡長輩遠離危「肌」。
臺灣預估在2025年底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0.8%。隨著生活步伐改變,如何調適壓力、找到新的生活重心,成為越來越多人共同面臨的課題。但改變也能帶來新的機會,藉由持續探索生活中新鮮事,也能活出屬於自己的樂齡人生。
失智並非人類衰老的自然現象,而是一種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隨著我國人口快速高齡化,失智症和照護失智者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課題。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2022年公布資料,台灣人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34.4歲,女性為32.3歲;與過去年代不同,現代人大多晚婚,也較晚生小孩,也因此更需要好好為自己做好養老財務的規劃。
根據台灣內政部公布「111年簡易生命表」顯示,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又稱零歲平均餘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因死亡人數以及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緣故,平均壽命較110年減少1.02歲,但仍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內政部指出,平均壽命減少原因來自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
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統計,台灣目前的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隨著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認識失智症、瞭解如何預防與照護,都成為當務之急的課題。 具神經內科、失智照顧、高齡醫學等專業的陳乃菁醫師,分享了如何從生活細節觀察家中長輩是否有失智,以及如何透過改善生活習慣活化腦年齡。
失智症會影響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們日常生活變得困難。然而,失智症也是一種很少被理解和接受的疾病,往往會引起患者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和不和諧。
雖然知道要經常刷牙,但該刷幾次、刷多久呢?為什麼隨著年紀漸漸增長,刷牙頻率最好可以再提高,原因是什麼呢?有助口腔健康的飲食又會是什麼?
日本一名齒學博士指出,除了勤洗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外,「漱口」也可能有益於降低傳染病風險。同時他推薦了簡單的漱口方法,即使是小朋友也能做到,且透過漱口來讓口腔更加清潔,還有預防流感等其他疾病的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