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危機?爸爸們的保健預防訣竅

當身體微恙時,您會選擇就醫、自行購買成藥,還是讓身體自然復原呢?根據健保署於民國106年的統計顯示,在從未使用健保卡的人口中,男性約是女性的2.5倍,顯示當身體出狀況時,男性有較高機率不會對外求援。然而當身體發出警訊時,您能夠有效掌握身體的情況嗎?

日期2023/07/28
點閱數1409
心電圖判讀需要看醫師嗎?解密心電圖檢查的秘密

心電圖是一種常見的心臟檢查方式,它可以測量心臟在一定時間內的電活動,並將其轉換成一系列的波形和曲線。但是,在許多醫學診所和醫院,你可能會發現心電圖測量完成後,機器會自動解讀結果,你只需等待幾分鐘就可以知道檢查結果。這讓人不禁想問,心電圖到底要不要看醫師解讀?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

日期2023/05/16
點閱數4045
跟著這個頻率刷牙,預防全身慢性病報到

雖然知道要經常刷牙,但該刷幾次、刷多久呢?為什麼隨著年紀漸漸增長,刷牙頻率最好可以再提高,原因是什麼呢?有助口腔健康的飲食又會是什麼?

日期2023/03/21
點閱數2875
小朋友、長輩也能做!正確漱口方式可望減少染疫風險

日本一名齒學博士指出,除了勤洗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外,「漱口」也可能有益於降低傳染病風險。同時他推薦了簡單的漱口方法,即使是小朋友也能做到,且透過漱口來讓口腔更加清潔,還有預防流感等其他疾病的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日期2023/03/21
點閱數934
寒流奪命!10種壞習慣讓猝死風險增加,起床1杯水能護心

此次寒流,北部氣溫下探7度,2天內就奪走100多條寶貴性命,警醒我們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日期2023/01/03
點閱數1619
防溫差護好心,天冷運動這樣做

秋冬低溫與早晚溫差,容易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特別是長輩及慢性病病人,千萬別輕忽季節交替對心臟血管疾病的威脅。若擔心增加心臟及血管負荷,一定要加強保暖,運動前充足的暖身,更是基本的保護行為。

日期2022/12/19
點閱數6005
冬季氣溫驟降,當心健康拉警報!

時序進入冬季,你是否也感受到寒意了呢?氣溫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特別是寒冷的低溫,若沒有做好保暖措施、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稍不注意健康就會亮紅燈!

日期2022/11/22
點閱數3015
日本醫學系教授建議40歲以後一定要做的5大健檢項目,「眼底檢查」上榜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各項功能會不斷衰退,如果再不好好善待自己,健康的晚年就會越來越遙不可及。而定時做健康檢查,就是幫助我們察覺健康危機的重要警鐘,能讓我們及早聽見身體的呼救聲、更早開始改善健康。

日期2022/10/06
點閱數2804
高血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學會這幾招降血壓撇步受用無窮!

你有量血壓的習慣嗎?根據2016-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高達25.82%,盛行率還會隨年齡上升,並且國人十大死因之中,第2名、第4名、第8名都和高血壓有關。 而且,最好不要認為自己目前「低空飛過」就沒事,台灣高血壓學會正研擬新版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將原本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視為高血壓,改為超過130/80就被認定為高血壓。

日期2022/06/29
點閱數3047
哪種類型肥胖更危險?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更高

過去的調查就發現,台灣成年男女的過重、肥胖比率超過40%,讓體重控制成為幾乎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而肥胖其實依照脂肪堆積的的部位不同,危險程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從外觀上就能觀察出腹部凸出的「蘋果型」肥胖,以及下半身肥胖的「西洋梨型肥胖」,健康風險就不一樣。

日期2022/06/21
點閱數2142
「鮪魚肚」恐提高中風機率,減少內臟脂肪這樣做

脂肪堆積會造成肥胖,而其中又以內臟脂肪的堆積更為危險,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甚至有引發動脈硬化、中風、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如果您的肥胖屬於腹部凸出的「蘋果型」身材,可能有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尤其隨著年紀增加代謝下降,又會讓健康風險大增,建議立刻積極改善生活習慣來改善健康。

日期2022/06/15
點閱數281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