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隨著年紀越大,身體逐漸老化,慢性疾病也更加常見,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等。身為家人的我們可能會同時遇到好幾種狀況,比如說長輩是否願意依指示服藥?長輩是否同時有好幾種科別的藥物需要使用?
睡眠不足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的調查,台灣有約10.7%的民眾長期受到慢性失眠的困擾。然而,睡眠不足的影響不僅是精神不濟,還會削弱免疫細胞的活性,使身體對抗病毒與細菌的能力下降,容易引發感染或慢性發炎,長期累積更可能對身體帶來不可逆的損害。
癌症的成因複雜,除了基因遺傳、環境污染等外在因素,心理健康也是重要關鍵。長期壓抑情緒、壓力過大,可能削弱免疫系統、進而影響心血管與器官的健康,例如消化道、肝臟和免疫相關器官的發炎反應,甚至無形中提高罹癌風險。
高血壓是指血管內壓力過高,通常無明顯症狀,僅少數人會感到頭暈、肩膀緊繃、噁心或耳鳴等,且高血壓若長期未控制,容易引發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併發症,因此定期量測血壓至關重要。國民健康署也建議18歲以上成人每年測量一次血壓,並遵循722原則,快來跟著醫生了解高血壓的大小知識吧!
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失常,導致血糖過高的慢性疾病。初期糖尿病的症狀較為隱匿,表徵可能僅為疲勞、尿道感染或傷口癒合緩慢等,難以察覺。隨著病情加重,則會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少。如何有效預防及管理糖尿病,聽聽專家怎麼說。
心律不整的常見症狀包括心悸、頭暈、胸悶或胸痛,與交感神經有關,適當的飲食、睡眠和運動能有效改善,避免攝取咖啡、酒精和吸煙等刺激物,有助預防發作。良性心律不整如心房早期收縮通常無大礙,但若為心房顫動或心率過速,則可能導致腦中風或猝死,及早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高尿酸是普林代謝產物,當身體排泄不足或過度攝取普林食物,尿酸濃度會過高。高尿酸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且常會被人忽略,若尿酸持續過高,會在關節形成痛風石,導致痛風發作,並可能引發腎結石、心血管疾病和腎衰竭等健康問題。一起來聽聽如何透過遠距健康管理來提醒客戶身體的尿酸相關指數並給予健康建議吧。
膽固醇分為兩種類型: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過高會在血管壁上積聚,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硬化,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膽固醇過高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脂肪和高澱粉飲食、缺乏運動、壓力過大以及遺傳因素。要怎麼有效控制膽固醇,專家解方看這裡。
路跑不僅有助於增強體能,還能提升毅力和心理韌性,可以為跑者帶來成就感。然而,長時間的跑步訓練可能引發運動傷害,如小腿緊繃、膝蓋痛等。為了避免這些傷害,跑者需重視熱身、拉伸及恢復,特別是對小腿、大腿、臀部及核心的拉伸訓練。看看專家示範教你如何拉伸小腿,避免運動傷害。
跆拳道作為接觸型運動,運動傷害如撞傷、扭傷、脫臼等較為常見。預防傷害的關鍵在於增強肌力,因為肌力不足容易導致受傷。熱身前應確保關節活動範圍充分,收操時則需要進行肌肉伸展,幫助恢復彈性。讓專家教你如何進行熱身,保護自己避免運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