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醫聯網編輯群
審閱:曾崧華醫師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不同領域名人中風驟逝的新聞躍上版面,近幾年,更不乏青壯年中風的案例。在各界感嘆痛失英才之餘,卻沒注意到,中風年輕化的陰影早已籠罩你我身邊。
工時全球排名居高不下,中風年齡逐年下探
腦中風向來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因之一,終身發生率高達1/6。在台灣,就有一人死於中風,幸運存活的,卻有近半比例需長期臥床,是致殘率極高的健康殺手。但在過去,總認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是老化伴隨的必經之路,因而輕忽對心血管健康的照護與檢測,導致中風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尤其,台灣以工時長聞名,過去幾年皆排名全球前5名,過勞更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讓45歲以下的「年輕型中風」比例,已悄悄攀升至總中風人口近10%。
中風危險因子,你中了幾個?
腦中風的主要成因,在於飲食高鹽高油、缺乏運動、不良作息等問題,造成血管老化,終因血管硬化造成出血性中風(俗稱的「腦溢血」),或因高血脂阻塞血管,造成血栓。但在年輕型中風的個案中卻發現,「壓力」是最常忽略的隱形殺手!這是因為當人們遇到壓力時,不僅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上升,也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如果再加上飲食與作息問題,就很容易導致中風。就因壓力容易造成高血壓,這也使得年輕型中風的案例中,出血性中風的比例比老年人更高,一旦腦血管破裂所產生的血塊較大,危害程度也比血栓造成的中風更大。此外,久坐辦公室和長期使用3C的「低頭族」,也可能因頸動脈剝離造成中風,在年輕型中風中,源於頸動脈剝離的比例就高達15-20%。頸動脈剝離的徵兆是頭痛或肩頸僵硬,如果無法及時診斷,獲得適當治療,將可能造成「延遲性中風」。許多人在出現以上症狀時,常以服用成藥,或透過推拿等民俗療法解決,不但會錯失治療時機,更可能因施力過當而造成更大傷害。
FAST 4大原則,把握黃金3小時
無論是出血性中風、血栓造成的缺血性中風,或是頸動脈剝離造成血管內膜破裂,產生血塊,一旦腦中的血流受阻,1分鐘內就會有190萬個腦細胞因缺血,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一旦缺血過久,或血塊過大,除了可能致死,中風後的失能,也常造成家庭的莫大負擔。為了把握搶救的「黃金3小時」,當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有下列狀況時,就應立即就醫,亦即1988年由英國一群神經科醫師與救護人員提出,快速判斷腦中風的口訣”FAST”。
要預防腦中風,除了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膽固醇等數據,每年固定進行健康檢查,並養成良好的飲食與作息,當身體出現以下警訊時,也應格外注意。
警訊1:偏頭痛
許多人有偏頭痛的痼疾,如果是在下午或晚間發作,並伴隨肩頸痠痛,則可能是肌肉緊繃造成的神經性頭痛,但如果常在早上一起來就發作,就很可能跟腦血管有關。血管性的偏頭痛,容易伴隨的症狀有噁心、畏光、呵欠頻頻,都跟腦血管缺血有關,一旦嚴重到出現嘔吐、視線模糊、嚴重暈眩,或劇烈疼痛到必須躺下來休息時,就應盡快就醫。而如果是突發性頭痛,同時還有肢體失調、無法言語,或出現眼顫等情形,則很可能是小腦中風,不管是出血性或缺血,都是很嚴重的中風,嚴重時會壓迫到生命中樞「腦幹」,有致命的危險,需立即就醫。
警訊2:眼中風
眼中風肇因於視網膜血管阻塞,初期徵兆是暫時性黑朦,也就是會突然眼前一黑,十幾秒後又恢復正常,嚴重時可能會因為急性視野缺損,導致走路時常撞倒家具,或走路時一直偏向某一邊。眼中風好發於三高患者,所以常是腦中風的前兆,在統計上,曾發生眼中風的人,3年內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不可不慎。
警訊3:間歇性肢體無力
單側肢體無力,固然是中風的重要徵兆,但當血管剛開始硬化時,呈現的狀況很可能只是肢體無力,很可能是手突然沒力氣做精巧的動作,如拿筷子、扣釦子,或是原本行走沒問題的人,突然因腳痛而無法行走,必須休息一下才能恢復,這都是血管硬化,導致血液無法送達肢體末稍的症狀。
警訊4:小中風
由於大腦掌管了人體各種功能,無論出血、血栓的部位在淺層或深層,都可能出現頭痛、肢體無力、視線模糊、失語、記憶障礙,或說話遲緩等現象。
這些症狀很可能只出現幾小時,甚至幾分鐘,休息過後就恢復,讓很多人不知道這是暫時性腦出血的徵兆,亦即「小中風」。依據國民健康局研究調查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每12人就有1人發生過小中風,若將年齡降到40歲以上,更是每9人就有1人發生過小中風。由於小中風的患者,在一年內約有一成的人會發生嚴重的腦中風,所以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最好進行精密的檢查,避免錯失治療的黃金
小中風的五大症狀(美國中風協會):
- 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的單側
- 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
- 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 👉【頭暈】AI智能醫師
-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本內容由《醫聯網》授權使用,非經同意不得轉載。